在泰興市元竹鎮野葉村,有這樣一個“光榮之家”。父親是一名退役軍人,本人是當地政府人民武裝部副部長,妻子是一家企業主管干部,女婿是陸軍某旅現役軍官,女兒是省立醫院護士。在這個家庭里,每個成員都愛崗敬業,熱愛祖國,忠于職守,“獻身國防、無怨無悔”的家風被傳承、被堅守,這就是陳維國家庭。
一個愛崗敬業的家庭 2014年,陳維國因工作需要,調至元竹鎮人武工作崗位擔任副部長職務,這一干就是整整七年。七年間,他憑著一股濃濃的愛軍情懷,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工作熱忱,主動勤思考、想辦法、抓協調、促落實,不論是民兵整組、年度征兵,還是協調擁軍優屬、退伍安置,都以認真負責的態度盡力做好。他結合不同時期工作重點,提前謀劃,及時建議,給鎮領導當好參謀。每年元旦、春節、“八一”前夕,他都組織雙擁辦的同志提前制訂好走訪慰問部隊、重點優撫對象的方案,確保雙擁各項工作落細落實。他還針對新時期雙擁工作的熱點、難點問題,經常深入基層,走訪優撫對象和退役士兵,交流談心,了解情況,為解決雙擁工作熱點、難點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好的建議。他常說:“軍人是最可愛的人,我們這些做雙擁工作的,要做子弟兵的貼心人。”妥善安置退役士兵是鞏固國防的一件大事,他多次與園區企業協商,為退役軍人提供就業崗位38個,全鎮大多數退役軍人都實現了穩定就業。他總是以熾熱的情懷、扎實的工作、周到的服務、貼心的慰藉,為優撫對象紓難解困。在他的努力下,元竹鎮連續多年被評為雙擁工作先進鄉鎮。每年征兵期間,他總是在摸清適齡青年底數的基礎上,充分發揮宣傳的優勢,堅持入戶宣傳,和適齡青年面對面交流,宣傳當兵的十大好處,有效激發適齡青年的參軍報國的熱情。七年來,累計向部隊輸送優秀兵員92人,其中大學學歷78人,有6人在部隊考上軍事院校,16人獲得優秀士兵稱號,4人榮獲三等功,元竹鎮五次榮獲征兵工作先進鄉鎮。他本人連續五年獲得征兵工作先進個人稱號,兩次獲得人武工作先進個人稱號,2017年被評為雙擁工作先進個人。 一個孝老敬老的家庭 陳維國的妻子白金蘭,自從1995年嫁到這個家里,就一直秉承“百善孝為先”的理念。公公英年早逝,婆婆由于傷心過度,身體落下了肺氣腫的毛病,一直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。她心疼婆婆,在懷第一個小孩時,由于幫婆婆做事,不懂得保護自己的身體,小孩流掉了。婆婆自責傷心落淚了許久,但她從沒抱怨一句。在婆婆生病的日子里,她主動要求調班,晚上上班,白天專心照顧婆婆的生活起居,洗衣做飯,給婆婆擦身,換尿不濕。冬天冷,她怕把婆婆蓋的被子掀起來會凍著她,經常頭鉆進被窩里給她換尿不濕,從不嫌棄臟和累。每到冬天婆婆洗澡,她都會提前把婆婆的衣服曬暖和了,取暖器開好,熱水放好,給她洗澡。婆婆的身體很差,是醫院的?,在當地醫院,沒幾個人不認識她和婆婆。在別人眼里,一直以為她是婆婆的女兒,就這樣,一直無微不至的照顧到婆婆去世。婆婆過世后,她才有時間回去看看自己的父母。她自己的爸爸媽媽也年逾八十,疾病纏身。媽媽雙腿股骨頭壞死,癱瘓在床,爸爸前列腺癌。每逢休息日,無論刮風下雨,她總會帶上洗凈的衣服,回到娘家,給二老洗澡理發,剪指甲。她時常在想:樹欲靜而風不止,子欲養而親不待。父母在時,家就在,多回家看看,多給予生活和精神上的幫助。別等到雙親走了,你在他們葬禮上大操大辦,這樣的孝順沒有用,不要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遺憾!不光如此,他們這個家庭也有著“出入相友,守望相助”的鄰里關系。鄰居王福根是單身漢,患肝腹水常年臥病在床?嵯募竟,房間又悶又熱,他家主動掏錢給王福根安裝了空調。鄰居老奶奶跌壞了骨頭,整天唉聲嘆氣,消極厭世。白金蘭下班后經常噓寒問暖,給老人端茶送水,排解憂愁。 一個情系國防的家庭 在這個家風優良的大家庭影響下,陳維國的女兒與陸軍某旅現役軍官結為伉儷。日常生活中,白金蘭總是提醒女兒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,讓女婿安心服役,報效祖國。侄兒也受此影響,考中南京郵電大學國防生,現為福建某通信保障旅排長,整個陳家大家庭充盈著愛國守法、情牽國防、遵德守禮的正能量。在陳維國的家門口懸掛著著一句話家規家訓:儉為持家之門,勤為興家之途,寬為和家之道,孝為睦家之路。這個家庭是這樣說的,更是這樣做的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