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蘇省靖江市堅持以科教融合,全面發展素質教育,將中小學科學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緊密結合,大力推進中小學生科技創新教育與實踐。 在科技教育工作推進過程中,靖江各校積極為科技類校本課程的開設創造條件。 江蘇省靖江高級中學新建了人工智能基地、機器人活動室、創客教室、理化生諾貝爾實驗室、地理課程基地、校園氣象站、動植物標本展區等。如今,學校依托這些科教基地開發了一批科學特色類課程,科學知識以有趣的方式走進課堂。同時,學校充分挖掘校內資源,協同社會優質力量,建立校園科普基地。學校與同濟大學共建了同濟大學苗圃基地,同濟大學每年都會派遣專家學者來校指導學生開展課題研究。 靖江市城北實驗學校在構建多元化科技教育課程體系中,創新搭建了一系列科教基地。學校建設了STEAM創新教室、無人機飛行專用教室,組建了“科學星”“創立方”科技社團,重點打造機器人格斗、高級編程、互動編程、3D打印、無人機飛行等精品課程,逐步培養學生養成“自主、合作、探究”的學習習慣。 為了確保“雙減”政策落地見效,靖江市教育局支持引導各校通過多樣化課程設計,增強課后服務吸引力,提升課后服務水平,助推教育“雙減”落地見效。靖江市生祠鎮中心小學把科技教育納入教學體系,把科技活動排入了課后延時菜單。結合課后延時服務,學校增設多個科技興趣小組,由校內的年輕老師擔任科技輔導員,定期開展科技活動。 探索型、操作型的課程,可以給學生更豐富的學習體驗,為孩子的終身發展打好“地基”。靖江市濱江學校推行“以學科教育為根基,以科學普及為重點,以社團活動為載體,以創新教育為核心”的全面素質教育,開設機器人、電子百拼、創意編程等十多個科技類社團,打造出了一批科技教育特色品牌。該校學生把智慧和激情播撒到科普學習、訓練和比賽之中,屢獲佳績。 今年,靖江市將持續深化教育評價改革,加強科技特色文化校園建設,在“雙減”中持續做好科學教育加法,培育更多具備科學家潛質的學生。
|